查看原文
其他

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靠谱吗?

也谈钱 也谈钱 2021-03-26

从 2017 年开始更新也谈钱的第一篇内容,到现在已经写了一年半、几十万字,顿时感慨时间过得好快。最近在做年度回顾,重读了自己当年的第一篇内容 十年时间足够你财务自由,发现又有好多想说的。

财务自由可以说是我们理财的最终目标,正好在 2019 年开始的前一天,重新认识一下这个“小”目标。

「财务自由」可以通俗的理解为,即使赋闲在家啥也不干,依然又足够的被动收入覆盖自己的开支,钱不会越花越少。来源可以是投资等不需要自己全程参与也能创造收益的工具。

当我们提到某某实现财务自由的时候,往往都会惯常地认为他做成了某笔买卖、押中了哪项投资,突然实现了巨大的成功或者收入相当高,才能实现财务自由。但是能够做成这些事的毕竟是少数人,大多数人过的还是平平常常的日子,难道财务自由注定和我们无缘吗?

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计划和努力,在没有运气加成的情况下,实现财务自由。这就是我写公众号的初衷,希望在这记录和分享我的经历和思考,最终实证工资理财的可行性。

实现财务自由其实就俩要素

实现财务自由靠的就是  + 收益率,最终「被动收入 = 钱 x 收益率」。只要我们积累下足够的本金,再通过合理的投资实现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率,获得可观的被动收入并不难。

if 被动收入 > 开支 + 通货膨胀:

    实现财务自由

else:

    继续努力

那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,可能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「钱在哪?」。个人认为创造本金远难于创造收益,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一个整体平均的收益水平并不困难(持有指数基金就能轻松做到),但是存不下钱却是一个老大难的话题。

本金的最有效来源

对于我们来说,积累本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八个字——努力赚钱,认真存钱。大部分人都没有中彩票的运气(亲测过 😓),也没有继承巨额财产的投胎功底,最有效、最普遍的获得本金的方法其实就是储蓄

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俩字已经分分钟失去兴趣了,因为储蓄常常被和省吃俭用、影响生活联系在一起,让人脑补出蹲在角落可怜地吃方便面的画面。

但是如果说,储蓄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下降,也不意味着必须省吃俭用,储蓄这件事就会变得容易很多。我们可以考虑一个问题——更少的时间一定意味着完成更少的任务吗?不一定吧,因为不同人的工作效率不同。

消费这件事也是一样,更少的消费不意味着要降低生活质量和牺牲当下,因为我们还可以选择提升消费效率,让消费创造更多的价值。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,我们有确定的方法做好时间管理,比如 GTD,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找到确定的方法来做好消费管理,提高我们的消费效率、增加储蓄。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在 控制消费一定会影响幸福感吗 有过简单的讨论,后面我也会继续研究相关的思路和方法。

总而言之,就是一句话,储蓄这件事有戏、可行!

储蓄率是最重要的指标

窃以为,储蓄率才是影响财务自由进度的最重要指标。

👇 分享一张在博客 Winnie 发现的一张很直观的图。储蓄率对于实现财务自由所需时间的影响是指数级的,而且相比于收益率而言,大幅提高储蓄率要容易得多。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从 10% 储蓄率到 50% 储蓄率,但是投资收益率从 10% 提升到 20% 却难如登天。

这个博客的作者就是之前我推荐的书《不上班也有錢》的作者,她和老公经过十年的努力,顺利通过工资实现财务自由并开始环球旅行的。

另外,我在之前的内容 十年实现财务自由 中有过简单的计算,大家感兴趣可以跳转过去看看。

散户能不能赚钱

说完了储蓄再看看投资收益的问题,前面简单提了一嘴,获得与市场平均的收益率并不困难。

关于散户到底能不能赚到钱,结论其实已经很明显了,因为已经有太多的成功经验。而且很多成功的投资者还在分享自己的投资方法和公布投资计划,方便大家参考、跟投。如果这样依然赚不到钱实在是不应该。(关于收益的讨论,我是放在五年以上的视角来看,一年的盈亏意义不大。)

当然如同投资理财会有坑,跟投的坑也不少,我在之前的 基金跟投靠谱吗 里面有过比较详细的讨论。跟投之前也要有所选择,有所判断,不要盲目。但是如果决定开始跟投、决定相信人家,那就尽量 100% 的复制执行,少一些自行判断(因为多半会是错的)。

靠谱但并不容易

总而言之,靠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这事很靠谱,我们只要制定好并执行自己的消费储蓄计划,并选择一个相对保守合理的投资渠道,最终就能实现。

但是靠谱也不等于很容易,事是这么个事,但是坚持却又是另一回事,因为诱惑实在太多。我又要举那个老生常谈的例子了,一直认为理财投资和减肥的过程很像,道理说出来都很简单,但是过程中所需的坚持和努力却很难言说。

2018 年的最后一天啦,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☺️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